本报玛曲讯 (记者 苗娟娟 完代草 彭翠筠) 连日来,位于海拔3500—4800米的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冰雪消融,雁归草绿,鹤舞首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黑颈鹤以及斑头雁、赤麻鸭等珍稀鸟类在水草中嬉戏觅食,珍稀鸟类成为首曲湿地“常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首曲湿地有鸟类15目32科112种,占甘肃省鸟类种类的19.86%,占首曲湿地陆生脊椎动物种类的79.43%,首曲湿地成为北方鸟类和全部陆栖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偏高值区”。同时,湿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特征以及高原环境也构成了独特的生命存衍区,有些生物在这一区域己达到边缘分布和极限分布,是珍贵的种质资源和高原基因库。
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保护区集中连片的562.5万亩湿地分布着丰富的珍稀濒危物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尤其是每年在保护区栖息繁殖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颈鹤数量达到480只之多,占全球总数量的十分之一。
近年来,玛曲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草原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全面落实草原补奖政策,认真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沙化草原治理项目,加强草原鼠害综合防治,实施黄河干流玛曲段防洪治理工程、推进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加强草原法治体系建设、加快传统畜牧业转型,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草原向黄河补给水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2013至2021年,累计完成退牧还草工程草原围栏95万亩,补播改良退化草原63万亩,人工种草7万亩,毒害草治理2.5万亩。设立了100平方公里的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2021年治理沙化草原5.052万亩,综合保护修复退化草地3.66万亩。全面开展禁牧区监管和草畜平衡区超载牲畜核减工作,2019年全县整体达到了草畜平衡,2021年全县减畜65.11万个羊单位。同时,实施黄河干流玛曲段防洪治理工程,有效遏止了水土流失蔓延发展趋势,使草场塌岸得以有效治理。
据水文资料显示,2019年黄河在玛曲入境时径流量为86.26亿立方米,出境时水量增加到201.2亿立方米,增加了114.94亿立方米,出境流量较2007年增加了54.8%,水资源补给量平均增加了55.6%,草原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对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